7月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北京大中小学思政“实景课堂”案例征集结果,高校组共评选出20项优秀案例。中国科学院大学申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活动”凭借独具特色的思政实践课程,成功入选高校组优秀案例。
近年来,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并贯穿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引领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科技考古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科技智慧。
作为中国科学院为数不多的文化遗产研究单位,考古系将“让文物活起来”作为工作的总方针,自2020年开始,连续六年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主办【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在校内外共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服务师生两万余次。每一次推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活动都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考古系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及多个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考古系不仅注重向大众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将最新的科技考古成果进行推广宣传。引导师生切实关心文化遗产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考古系的众多研究成果受到了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China Daily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发表专访文章《让文物“活”起来,这所高校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