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统战人士参加学习十九大精神培训

  • 日期:2018-04-25
  • 812

    2018年4月23日,国科大统战人士学习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在雁栖湖校区圆满结束。民主党派代表、无党派代表、留联会会员代表共计13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期培训依托中科院党校进行。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院士为大家进行了题为《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训。他从国家创新型战略和中科院未来怎么走两方面展开。他指出,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他特别提到,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肯定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希望,我们始终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重大创新贡献。

    通过学习培训,统战人士深受鼓舞和鞭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家表示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将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工作中,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汇聚力量,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凝心聚力、聚智献策,做出新的贡献。

培训现场

附:

心得体会(一)

初心犹未改,携手新征程

宋国定(民革)

    2018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在国科大怀柔雁栖湖校区多功能厅进行了题为《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训。我作为国科大统战人士参加了本次培训,收获满满,体会良多。

    首先,吴院士从我们国家科技界五年来的重大成果作为开篇,介绍了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空天、深潜、飞机制造等方面已经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其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的贡献。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和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科学院领导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包括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等。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肯定我院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未来的创新型战略和中科院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吴院士指出,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的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国家最高的学术机构。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加长研究链条,解决中国问题,站在世界科学技术额潮头进行创新,始终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使中国在21世纪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贡献。

    通过吴院士的报告,我们听到了许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感悟到了科学人的智慧,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将十九大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团结初心,汇聚各方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心得体会(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宋锐(民盟)

    4月23号下午,春光明媚,我们听了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科院电子所所长吴一戎院士《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报告。这场由专业人士所做的时事结合科技行业的报告,让人受益匪浅。

    吴院士先是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认真解读了中共的19大报告。随后用了较多的时间阐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核心观点。

    截止到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基本达到1万美金,而保持当前的年均6.5-6.7%的递增水平,到2035年我国的人均GDP将会达到约4万美元,即在现在的水平上,再翻上两番。我国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还是要靠持续不断的创新。为此,国家提出了五大领域,包括2025计划,一带一路,5G技术,金融技术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其中2025计划,核心就是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科学院更应该未雨绸缪,做好统筹规划。吴院士的两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新背面的残酷性。没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只能被动“挨打”。他引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花了大量资金购买的数个彩电玻壳生产线,没几年就成了“弃之可惜”的待淘汰技术。第二个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我们还在花费巨资研究CRT投影技术时,新的DLP(即“数字光处理”)已经风起云涌。而这项技术的发明者,美国德州仪器的Larry Hombeck博士为此潜心研究花费了十年之久。所以我们一定要足够尊重原始创新,勇于站在创新的浪尖潮头。

    创新深深的埋在应用之中。吴院士以他以及他领导的团队,研发合成高分辨多孔径雷达(SAR)和空间行波管放大器为例,深刻指出一流的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同时,要真正做到持续性创新,必须要加长研究链条,孵育创新的各个环节。

    最后,吴院士的一句话深深留着我的脑海中,“国家的使命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要做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心得体会(三)

吴一戎院士十九大精神报告的听后感想

黄荣光(留联会)

    对于一个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者来说,相当于听了一次详细的访谈。科研工作者最坦诚地说出他们的艰难和机遇,让听者受惠良多。

    关于国产半导体产业的部分,我因为研究日本科技史,感觉贸易摩擦的后处理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按照吴院士的话来说:西方科技史的研究也“深埋于应用之中”。做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能够从历史的维度提供解决方案,是历史学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