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位盟员到昆明调研云南民盟传统教育基地

  • 宋锐
  • 日期:2018-05-29
  • 741

2018年5月23至24日,民盟北京市委员会直属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一行30人,其中包括我校盟员宋锐、王海燕、林为民,在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主委汪鹏飞带领下,到昆明调研云南民盟传统教育基地。

首先,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纪念馆”。该纪念馆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民主草坪”、李公朴先生衣冠冢、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等。

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及民盟传统教育基地“一二一”纪念馆 

“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1938-1946)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短短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仅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却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和郑哲敏)、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174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正如哲学系教授贺麟曾经写道:“这一些人,一个个都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忠于其职,贡献其心血,以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与尊严,在必要时,牺牲性命亦在所不惜。…”今年恰逢“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80周年,此时此地,缅怀当年那些不着戎装、以笔为矛的知识分子,心中由衷充满着敬仰和激动。

然后,参观了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盟前中央主席费孝通先生(1910-2005)在魁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通过民盟昆明市委秘书长徐萍女士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费老的一生,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其中1938-1946年,即他28-36岁的青春岁月就是在云南度过的。1940年初,为躲避日机对昆明日益频繁的轰炸,费孝通随社会学研究室搬到距离昆明约20公里外的古城村魁星阁(即“魁阁”)。虽然条件十分简陋,但由于优异的学术风气(可以概括为“自由研究,尊重个人,公开辩论,伙伴精神”),仍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

两天调研虽然时间不长,但学习内容丰富,同时带回了深深的思考。

参观费老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