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少年行”系列科普活动第八场开讲

  • 靳东鹏
  • 日期:2021-10-19
  • 1256

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侨联与怀柔区侨联共同主办的“科技少年行”系列科普活动第八场报告在五一小学怀柔分校报告厅开讲。

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力学所党委委员、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党总支书记杨国伟博士主讲,题为《中国高铁是怎样炼成的》。

杨国伟研究员在报告中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中国高速列车在发展探索阶段(1990—2003)、引进消化吸收阶段(2004—2008)、再创新阶段(2009—2011)、自主创新阶段(2011—2015)、持续创新阶段(2016—2020)的发展经历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解了高速铁路系统的构成、核心技术以及高速列车的实验设计等大家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介绍了中国高铁今后的发展趋势。报告生动形象、气氛活跃,开阔了师生们的眼界,鼓舞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崇敬和向往。

杨国伟研究员1996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做“洪堡”学者,并在日本东北大学工作过。他于2002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于2011年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任首席科学家,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目前任我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总体专家组成员。他参与研制了我国“和谐号”、“复兴号”等大多数高速列车,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了国际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他参与和承担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他于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本次活动受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