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马一德:一心求索 守护知识产权

  • 日期:2022-08-19
  • 2314

按照物通讯的通常写法,以简介的方式,罗列出采访象的职务头衔和所获荣誉,便顺畅亮相”了。但想到要采写马一德委员,如上方式显得颇为趣。

马一德

他多次聊科技创新、聊中关村、聊知识产权的过程中,他对专业的执情、对推动创新实践的清晰思路,有他那极富逻辑的话语表达,都散发着巨大的磁力,将聆听者吸引到知识产权的疆域中。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的研究与实践,执着推动着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向前发展

我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4点到8点读书已经成为十几年如一日的习。如果早上没有完成4个小时的读书任务,我务必在睡觉前补全。

知识产权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血淋淋’的战争,它与国家发展前途命息息相关。

我对知识产权的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我念的是知识产权的经,满子知识产权的想法,不停地往外跳。真正希望国家能通过知识产权进步和创新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才智和力量。”马一德说

识产权“苦行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日本家著名公司参观,却被拦在了知识产权部门门外,他们说里面涉及商业秘和核心技术,不能参观。”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出访机会,让马一德意识到,知识产权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自此,马一德从心底里对知识产权有深刻的认识。

硕阶段对民商法的学习,为马夯实了法律基础。2003年,马一德读博士的时候,把管理学确定为研究方向,开启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研究之路,成为我国首位知识产权战管理学博士、博士后。

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保护问题,而是战略问题界布局问题。”自从找到“知识产权”属于自己的“一亩地”,马一德便忘我地耕耘,将知识产权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作为一位律师,他理过的一些知识产权案件被业内奉经典案例,有的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典型案例,有的被知识产权教科书选为教学案;作为一位研究者,他长期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教学和实务工作,发表、出版了《战略创新大法则》《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专论》等学术论文、译著、专著共计300字。其中,《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马一德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论证起草工作并执笔人之一。2008年之后的中国知产权重要决策,马一德基本上都参,他先后提出《关于引进国际知产权评估机构入驻中关村的报告》和《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及评估制度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和北京市的重视。2012年5月,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我国首家由政府倡导并出资组建的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2019年,马一德邀请华中科技大学资深教授郑友德指导帮助,在几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共30余万字600多页的商业秘密立法议案提交全国人常委会。

“在专利法的修改建议讨论时,关于赔偿的问题我思考了许久。我认为原先的条文规定不适合中国司法的发展要求,会给人民法院的诉讼带来影响和压力。”因此,马一德提出了修改建议并被完全采纳,予以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在马一德身上发生过许多次。

“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是难以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马一德说:“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在法律条文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证明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法治建设。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

马一德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上演讲

唯坚定者方可行稳致远。近年来,马一德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本项目首次将知识产权列入“三个重大”课题,标志着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也是对马一德多年知识产权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肯定。此外,他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构建“立体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重点》《新形势下我国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战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多个重大项目中担任首席专家。

系中关村

“中关村不是要跟上海、深圳比,而是要跟硅谷比啊!”聊起中关村,马一德身板挺直,说话调门也高了上去。

“中关村是一个品牌,应该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和放大器。现在的中关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一人独大的优势已经没有了。我在这里上学工作了30年,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学者,我心中有憾。”

在《关于以中关村为核心构建创新生态网络、辐射全国创新发展的提案》中,马一德谈到:北京能够被定位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在于中关村的科技职能。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中关村创新优势、科技资源,把中关村打造成科技制高点,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创新生态网络,将其品牌效应推广到全国,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在马一德看来,历史积累和资源禀赋已经使“中关村”3个字浓缩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精神的一种象征,科技创业类企业的一个品牌。他分析说,上世纪50年代,中关村凝聚了一批以归国科学家为代表的、中科院系统的大科学家,实现了国家军事科技领

域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科学的春天”一大批实干家创立了联想、四通等科技型企业,中关村地区也自然成为科技成果的交流地,市场化机制激发着科技创新的火样热情。“放眼当下,中关村的任务就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市场化、产业化对接。”

重走中关村之路,重寻中关村之根,重研中关村精神——马一德的“三重”理念基于他放眼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的深入研究与思考。“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的科技、人才资源以及市场化机制带来的配套产业链,使得硅谷成为世界高科技研发高地和科技型企业摇篮,引领世界的科技型企业无一不是出自硅谷。与之相比,汇聚了清华、北大、中科院、各大科研院所和机构的中关村,其发源条件、形成进程和往日辉煌,可以说与硅谷同质。”马一德指出,与硅谷相比,中关村没有引领世界的企业原因在于没有释放出市场化的力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不够,激发科技创新的市场活力不足。他建议,北京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要向中关村这个品牌要附加值。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让科技研发成果在应用市场中寻找方向和向前迈进,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让科技创新对接上下游产业布局。

实际上,马一德致力于中关村科技创新的行动早已落地开花。2010年7月,他向致公党北京市委递交建议:中关村未能将技术、法律、商业三者紧密结合,在专利的商业化运作等方面,与世界巨头存在较大差距,应成立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培养懂技术、法律并熟悉知识产权商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建议经北京市委统战部专报给北京市领导,多位市领导找马一德面谈此事。2010年9月,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知识产权高端智库。

十余年来,马一德带领研究院团队为北京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针对北京市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遇到的难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北京市的IT行业做专利分析预测和专利风险分析,通过为北京市的企业做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营造注重知识产权的氛围……研究院先后承担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修订研究》《中外知识产权(专利)运用研究》《海淀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中关村生物制药产业专利技术对比研究与发展策略研究》等重要课题。

把自己的学问付诸实施

2022年是马一德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的第10个年头,一直以来,他以“做专业性的政协委员”为己任,紧密结合自身专业,围绕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诸多方面建言献策并推动落实。用他自己的话说,“学者必须能够解决深层次问题,既要拿得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又能把自己的学问付诸实施。这是我多年做事的中心和主线。”

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日趋复杂化,亟须一套更为专业和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与之相适应,以解决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出现的诸多不便和各种程序上之冲突。马一德经过全面调研,撰写了《关于率先在北京市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调研报告》,提出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先进代表,北京市应率先建立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院,一方面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宣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他将建议转化为当年的市政协提案,并报送给市委、市高法、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等相关部门,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多方努下,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识权法院于海淀区彰化路18号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而今,该法院已经成为全国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标杆,成为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就的亮丽名片,包括美国联邦法院、欧盟法院、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的知名法官陆续前来参学习。回想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从论证调研到落地挂牌的全过程,凝聚一德坚韧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此事,他话语充沛,自豪满满。

《关于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作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提案》《关于狠抓落实、打造全球领先创新高地的提案》《关于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每年北京市政协全会上,马一德都会将他的最新调研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对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真挚建言。

作为学者和智库专家,马一德从未停下将所学所得,服务国家法治进程和创新战略的脚步。他提出设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委员会”专司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部分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直接促成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他提出修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多项建议被《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采纳;他提出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师”建议,促使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正式纳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该事件被评为“2015年度知识产权(专利)领域十大事件”。2016年,马一德作为专家学者参加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向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就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汇报,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重视。

 

马一德参加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大会

“中国在世界上的代名词不能总是‘长城’‘长江’,那是老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必须创出一些新的、真正代表中国核心技术和民族品牌。”马一德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和觉悟,创造出像当年四大发明一样能给世界带来重大改变的科技成果,用这种成果来造福世界造福人类。”(文章来源:北京观察  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