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马一德: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耦合

  • 日期:2022-08-23
  • 1010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中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跨越。

回首1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之所以能不断跃上新台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推动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事实证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耦合,是我国成功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耦合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统筹决策机制日臻完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既有利于把“蛋糕”做大,又有利于把“蛋糕”分好,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耦合,须进一步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评体系,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

这10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具有强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能,充分利用、不断巩固这个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大幅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且可以加速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供需动态平衡。以长三角为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释放消费潜能,“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加速崛起。

加快建设有效市场,充分利用和不断巩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加快建设有效市场的“地基工程”。加快建设有效市场,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发展后劲持续累积。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多重压力和突发因素,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100万,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正增长,为稳住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东为例,数字政府、营商环境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圳连续推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政策法规,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耦合,须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利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打造有为政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的空气,是各类市场主体成长的前提。重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年均增长9.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在浙江,从“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到数字化改革,浙江持续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耦合,须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坚决克服不作为、乱作为、怠政懒政;不断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此外,在国内外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还须完善政府风险防控职能,增强宏观经济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国家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耦合,须进一步加强前瞻谋划和统筹协调,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交流,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交流沟通;建立外部风险冲击预判预警制度,重点加强财政、金融、房地产、能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监测预警系统的协同联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