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致公党中央“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安徽省调研。图为调研组一行考察蚌埠市中电科第41所。
“不同于一般智库的建言献策,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中央每年都有六七次座谈协商。每次协商,各个党派都会精心准备。”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告诉小编,参政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都很重。
目前,致公党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海外社团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全国党员中,76%有海外背景,因此其工作多半结合“侨”“海”优势。“我们有资源、有责任、有义务促进海外侨胞团结,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蒋作君说,“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走访致公党中央时的殷切寄语,做好‘侨’‘海’大文章。”
不能总讲老话
在你看来,参政党参政议政与智库的建言献策有何不同?
我们的建言献策不同于一般的智库机构。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协商,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并作出制度性安排,每年都有六七次政党协商座谈会。
从调研报告批示率来看,我们参政议政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80%以上。但我们还是很有压力,那就是如何谈出新意,谈出特色。
每次协商,都是几个民主党派一起谈。国家的大事大家都了解,都关注,如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呢?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协商能力和水平。
释放参政议政能量
关于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致公党有哪些探索?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包括进一步完善与本党地方组织、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多方合作平台,探索建立本党中央的东、中、西部地方参政议政联系点协同机制;重视发挥好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召开每月一次专题协商座谈会,强化党员参政议政的责任感,调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本党党员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参政议政能量的释放效应。
二是加强信息库建设,实现资源、成果共享。我们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一个便于全党各级组织、各个部门使用的信息库。把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调研成果、提案和社情民意等资料集中到这个数据库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
三是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尤其是完善专题调研制度,加强调研前、中、后研究的力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联系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本党以外的专家学者,借助“外脑”更好地开展工作。
致公党是如何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
我们制定出台了多个文件。
比如,《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提案发言工作的意见》,旨在加强平时的提案提交工作。《致公党中央考察调研办法》,增加了调研行前座谈会和调研报告研讨会等环节,旨在创新调研方式,积极推进中央与地方合作调研,推动地方组织合作调研。
《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对建立特约信息员制度、开展信息约稿工作进行了规范,旨在加强与地方组织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反馈,提升本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放点“辣味”进去
致公党的参政议政有哪些独特的党派特色?
中国致公党于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政党。
和其他党派相比,我们不但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基本职能,还有一个海外联谊的职能。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更加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致公党中央机关,殷切希望致公党在新时期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做好“侨”“海”这篇大文章。
因此,我们的工作都尽量与“侨”“海”联系起来,就像川菜一样,做什么都放点“辣味”进去。
能否举些例子,你们如何放这个“辣味”?
2013年,我们调研后写了《中资企业“走进”巴西遇到的困难及相关建议》。
2014年的调研成果则包括《关于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改革的作用》《关于进一步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和区域合作共赢的建议》《关于构建常态化国际协作机制,切实维护海外华商安全利益的建议》和《积极发展海外中文国际学校,努力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等。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致公党中央做的调研包括现代农业及农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等等。
2016年,我们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围绕推进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战略对接、华侨权益保护立法等课题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努力提出科学可行的相关建议。
对于国内问题,你们如何放这个“辣味”?
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对中医药问题的调研,既结合精准扶贫,又结合了“侨”“海”特色。
我们到了“药圣”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又到了“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发现贫困山区的生态比较好,在这里引导村民种植中草药,既能扶贫,又能美化当地的环境。因此,我们就建议把海外华人华侨企业家请到山区来看,吸引他们投资,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一头跟山区脱贫结合起来,一头跟国际标准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很有特色,也很有意义。
“引凤”的重点
致公党是一个有“侨”“海”资源的政党,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致公党有哪些作为?
我们的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海归”人才,有不少是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我们在人才引进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个是直接引进人才。比如,致公党中央、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合作,一年办一次“引凤工程”,把海外留学人员吸引回来。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引进了一百多位博士。这项工程既帮助了“海归”归国落地,也为江苏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年来,邻近的几个省也加入了这项工程。所以我想建议,能不能把这个“引凤工程”升级为国家项目,在国家层面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
第二个是引进项目。北美致公协会的成员多是成功人士,或是有雄厚的资金,或是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我们邀请他们回来,到一些省去参观和交流,他们也带回来一些项目。比如,河南郑州在打造航空港时,北美致公协会的医学和生物学专家专程赴河南考察谈合作事宜。
第三个,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建言献策。我们持续关注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创新创业,调研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呼吁创立更好的创业环境。
2008年,万钢主席就在政协大会上代表致公党作了一个大会发言,题目叫《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共建人才强国》,赢得了广泛好评。2013年本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的口头发言也是《加强海外引智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
为何更重要的方面是为留学人员的创业调研建言?
许多留学人员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处于创业阶段的这类人才,是我国目前急需引进的人才。
因此我们建议健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全国性的海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建立海外人才公开招聘和评价准入制度,实施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长远规划,比如创新服务形式、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一带一路”中的角色
刚才介绍的内容主要是“引进来”,那么关于“走出去”,致公党做了哪些工作?
无论是企业走出去,还是文化走出去,都意义重大。如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话语权,还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误会。
2013年,我们做过关于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调研。2014年,我们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一起承办了“推动和创新海外华文教育,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双周协商座谈会。2015年我们又提交了《关于抓住赛马契机,实现与中亚国家的文化对接的建议》等。
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致公党中央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引导广大侨胞共建“一带一路”。
我们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外联络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出访、邀请来访、举办论坛、调研等多种方式,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胞、政要、友好人士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深化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
2015年,我们邀请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经贸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2016年6月中下旬,我率团访问德国、捷克和阿联酋。我们将继续联系重点社团和人士,以点带面,增进共识。
关于“一带一路”,你们有什么建议?
我们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信息对称,其次是要协调好,合理布局。
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仅要对我们的产能、服务、科技如数家珍,还要充分了解目的国的情况。这就需要发挥我们大使馆的作用、华人华侨的作用,发挥我们致公党的作用。
目前,海外华人华侨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约4000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致公党有资源、有责任、有义务促进海外侨胞团结,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共享“一带一路”进步与繁荣的新成果。在“以侨架桥”和“侨”“海”报国方面,让华人华侨成为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动发展的经贸合作者、信用建设牵线者和公共外交参与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文/陈融雪,本文采访时间为2016年。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